为了更好地助力知识的普惠,2019年5月21日起,短视频正式发起了#dou是知识点话题活动,吸引了公安、消防、卫生、科协、文旅、环保等45个细分领域的政务短视频号积极参与,创作了超过7500条优质的知识类科普视频,截至9月20日话题播放量突破130亿,点赞量超3亿,在短视频上掀起了视频科普热潮。

 undefined


在新冠仍在全球蔓延之际,我们有理由对自然界与微生物界保持加倍的敬畏之心。我们和传染病之间,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科学防控传染病,已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 有哪些可能引发传染的病毒与细菌?我们身边潜伏着哪些常见传染病?新冠、流感、乙肝、埃博拉、鼠疫、艾滋病……虽然都叫传染病,又有哪些异同?疫情新常态下,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儿传染病常识,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穿着白大褂的人,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医生,有些人为了博眼球,信口胡说。而这些伪科普,点击量却很高,有些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居然有很多人是相信这些科普的,这让始料不及。

医学伪科普危害大

医学是非常严肃的科学,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容不得半点沙子。有一些患者听信了这些伪科普,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有时候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之前有中年女性,她自己是大学老师,是高知人群,却还是被伪科普给骗了,她在1年前发现乳房肿块,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很可能是乳腺癌,应该尽早手术治疗。但是,她不愿意接受手术,害怕失去乳房,拒绝手术治疗。

即使不做手术,做放疗化疗也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她也不做,她听别人说放疗和化疗会对身体是有害的,会破坏她的免疫力,反而会导致肿瘤生长。所以,她去求助江湖郎中,试用各种偏方,往乳房上面敷一些所谓的草药,最后导致乳房肿物越来越大,皮肤出现溃烂,感染,化脓。

因为肿瘤长期的消耗,导致严重贫血,晕倒,被家人送急诊,看见她的身体之后,胸上是一个篮球大小的肿瘤,表面皮肤完全溃烂、渗血,散发刺鼻的恶臭味。

作为普通人,如何识别谣言?

教大家几个简单的办法,识破伪科普,谨防上当受骗。

1、与常识违背。

明显违背你的常识,闻所未闻的"知识",往往都是伪科普。例如闻屁可以抗癌,吃苦瓜可以控制血糖,冷藏的馒头会致癌,这些都是伪科普,跟你常规的认知,平时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然而,这些伪科普确实非常有迷惑性,很多的老百姓,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特别相信一些所谓的小妙招,相信吃某种食物就可以治病,可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所以,当年的某大师当年才能火遍全国。

其实,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达到药物的效果,可以治疗疾病,食物可能会对身体康复或者调理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食疗治病是不靠谱的。

2、参考临床指南。

临床指南是由业界顶尖的医学专家编写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疾病诊疗指南,也就是说,里面的内容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经过临床实验证实的,或者专家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来比较一致的意见。

临床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的,因为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所以,临床指南是实时更新的,例如美国权威的NCCN指南,是专门针对各种癌症的指南,每年要更新好几版。

如果想要了解较新的医学知识,较新的治疗方法,临床指南是较好的,医生也在不断学习临床指南。

但是,临床指南是写给医生看的,普通人不一定看得懂,也不知道去哪里下载较新的指南,所以,临床指南虽然很好,但是普通人很难学得会,这个办法不适合推广。

3、医生或者权威部门的意见。

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医生和医院开始在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平台做科普工作,但是穿着白大褂做科普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好医生。

92号新华网发了一篇源自北京晚报的题目为《网红"医生"频现 内容真假难辨:网上医疗科普不可轻信》的文章。

文中指出了医学科普的乱象,部分并无依据的偏方或者谣言掺杂其中,甚至有人身穿白大褂冒充专家,以科普之名开直播卖货。

在视频号"都市健康说"中,超过260条短视频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身穿白大褂的主讲人在画面左上方打出的头衔均为河南省健康中心主治医师。然而,记者在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的官网上查询发现,并不存在"河南省健康中心"这一机构。仔细辨认其中一位"李医生"胸前佩戴的"工作证",可以依稀看到全名为"李孟丽",而单位为"孟丽诊所"

经过进一步查询,记者搜索到巩义李孟丽诊所为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营期限从2015713日到 2019630日。而巩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显示,该诊所曾于2018712日因"从不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1]

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位"李医生"不仅"做科普",还会到直播间积极卖货。面对评论区的咨询,"李医生"总是可以三言两语便转到自己手头正在推销的商品。从丁香猴头菇沙棘茶,到决明子菊花茶,再到桂圆红枣枸杞茶,都瞬间成为她口中的"万金油",且售价比电商平台上的同款产品高出数倍。

很多所谓的"医生",为了涨粉、为了流量、为了带货、敢胡说八道,短视频平台门槛低,也缺乏专业把关和审核,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也就无从保证,甚至存在伪科普的情况。

所以,大家看科普的时候,一定要看那些有官方认证的医生的科普,或者是公立三甲医院账号的科普,这样可以让你少被骗。

曾医生打假了很多医学伪科普,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谣言往往比真相传播的更快、更广,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一个一个的去打假这些伪科普,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辟谣文章的阅读量,远远低于伪科普的阅读量。

所以,曾医生累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医生要教会大家,让大家主动去获取正确的医学知识。

其实不仅仅是普通人,作为专业的医生,也只是懂自己专业内的一些医学知识,也不敢说全懂,因为医学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我现在掌握的知识,很可能是过时的。

对于其他专业的知识,其实也不是很懂,如果需要去做科普,一定要去查较新的指南和文献。

今天简单讲到这里,你一定还有很多疑惑,我们是巨推传媒,深耕新媒体代运营6年,短视频代运营2年的时间,有太多经验直接借鉴,有太多东西值得学习,如您想了解更多信息,了解代运营服务,了解费用具体是多少,请加微信/QQ:2696584379,或电话联络400-606-5558,让巨推人面对面地与您畅聊。